2020, 37(12):1219-1223.doi:10.13213/j.cnki.jeom.2020.20274
“十三五”期间我国地方性氟中毒防制现状
范淑玲
地方性氟中毒(简称地氟病)是我国较为严重的地方病之一,为有效防控地氟病的发生与流行,原国家卫生计生委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编制了《“十三五”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》(2016—2020年)(简称“十三五”规划),要求各地依法全面落实地方病防治措施,稳步推进地氟病的控制与消除工作,巩固防治成果。本研究根据检索到的最新文献资料,总结“十三五”规划颁布以来我国地氟病区防制现状,介绍“十三五”规划期间我国天津、福建、山西、吉林、甘肃、辽宁、青海、山东、河南等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防制现状;贵州、陕西、云南、湖北等燃煤型氟中毒病区防制现状;西藏、四川、青海、内蒙古、宁夏、新疆、甘肃等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地氟病防制现状。资料显示,我国饮水型氟中毒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,大部分氟病区改水率超过90%,但部分病区改水合格率较低;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炉灶改良率大部分提高至90%以上,但部分病区改良合格率没有达到90%;大部分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砖茶氟含量仍高于国家茶氟标准,氟暴露程度较高。对8~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筛选,发现饮水型病区患病率差异较大,其中,患病率 < 8%的省份有福建省、辽宁省;接近控制标准(30%)的省份有山西省、吉林省、青海省、山东省;未达到控制标准的有天津市、甘肃省、河南省。燃煤型氟病区与饮茶型氟病区氟斑牙患病率均达到控制标准,可能与当地儿童食用熏制辣椒较少及饮用砖茶水较少有关。我国地氟病防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,但一部分病区并未达到控制或消除标准,今后地氟病防制工作应该继续依法、有针对性地开展。
关键词:
地氟病;
"十三五";
防制;
氟斑牙
我国是地方性氟中毒(简称地氟病)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,除上海、海南省外,其他省份均有病例分布,有饮水型、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3种类型[1]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党中央、国务院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,凝聚了全社会力量来推进地方病防治工作,使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[2]。为进一步防控地氟病的发展与流行,原国家卫生计生委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编制了《“十三五”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》(2016—2020年)(简称“十三五”规划),提出了2020年年底要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,有效控制饮水型氟中毒与饮茶型氟中毒[3]。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、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、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,查找关于地方性氟中毒相关研究报道,分析我国部分病区地氟病防治现状,以期为地氟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参考。
1 我国地氟病地域分布情况